找到了 8 個關於 #職業倦怠 的文章
週一一早,當作為人資長的惠玲走進辦公室時,又一封主管離職信發送到她的email裡。根據國際領導力發展機構DDI最新發布的《全球領導力預測2025報告》顯示,高達40%的企業主管正考慮離職,「職業倦怠」成為最主要推力。這個數字不只衝擊企業運營,更揭露了當代企業管理的危機——領導人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耗竭。
根據美世顧問報告,2024 年超過 80% 的員工面臨職業倦怠的風險;美國心理學會2023 年的調查也顯示,57% 的勞工因為工作相關壓力而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,這些壓力時常與職業倦怠有關。對工作時間、任務分配失去控制,或是在職場遭遇不公平對待,都可能導致工作倦怠。
工作壓力大想停下腳步休息,或是職業倦怠想轉換跑道,許多人都會選擇在年後轉職。這段時間,也時常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有人討論著「待業的生活」,從內容及留言中也不難看見正在待業中的人的焦慮與不安。 離職後,除了要尋找及等待求職機會外,還要獨自消磨平時上班的時間,有時還要面對好多人的「關心」。也許看似自由,但也不免讓人心慌,那麼待業期間,該怎麼過好日子才能心安呢?編輯可以分享幾個方式,希望待業不焦慮,就先從這幾點做起吧!
華人社會提倡辛勤刻苦打拼精神,努力工作絕非什麼壞事,但萬事若努力過了頭,很可能便會讓原本的好事逐漸轉變為壞事。
對於每天工作週而復始,厭倦的心情漸漸浮現檯面,辭職的念頭也開始萌生。然而考量到現實的種種:生活上的經濟壓力、履歷上的空窗期交代、旁人的眼光等理由,似乎不能如此率性而為的想辭就辭,也就是在尚未找到下一份落腳處便率性離開的「裸辭」。好想辭職!但真的要裸辭嗎?裸辭前,可以先做好這兩種準備。
關於「人生」這條路,一開始我們會恣意地想走就走,不想走就停下來,想怎樣就怎樣,但隨著走的路長了,會陸續地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他們有的走得快,有的走得慢,還有的只想走在最前頭,誰都不可以超過他。在這樣的氛圍中,漸漸地我們也有了「追趕」的意識,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某些想要的事物,於是就陷入了「只能一直往前跑」的迴圈中,再怎麼累也不能停,要是慢了一點就會害怕是不是什麼都得不到了。
想到要上班總是胸悶、喘不過氣,甚至焦慮不已嗎?小心「職業倦怠」已經找上你了!當你懷疑自己有工作倦怠得情況出現,就應該要及早正視問題的嚴重性,整理生活與工作的方式,並試著自己著手擺脫工作感疲倦感,才避免問題持續惡化及身心疾病找上門。
同個工作做了4、5年,多少都會面臨「職業倦怠」的問題,生活的意義變成每日打卡上下班,工作也只是虛應故事,到了這個階段,許多人都會考慮是否該轉職,畢竟對原本的工作已經沒有熱忱,只是貪圖這份安逸感罷了。若你正處於這種狀態,遞出辭呈前,不妨利用以下五招,釐清自己的目標,說不定會有轉念的可能!